本頁已使用最新分頁模式顯示,請點分目錄查閱有關資料

  • 地鐵的雛型
  • 修正早期系統的發展
  • 支線的掘起
  • 東隧與地鐵
  • 線與機場快線
  • 南昌、欣澳、迪士尼
  • 博覽館站的啟用
  • 兩鐵合併
發展里程碑
1967年9月

費爾文霍士及施偉拔顧問公司提出建造地鐵系統

1968年2月
遞交研究報告予立法局
1968年3月
顧問公司收到1966年中期人口報告,
另提供報告補充有關計畫
1970年

顧問公司對興建地下鐵路作進一步的研究,
提出《集體運輸計畫總報告書》

背景

香港地下鐵路系統於1967年9月,

首先由費爾文霍士及施偉拔顧問工程公司受政府委託進行研究後提出。

香港人口不斷增加及市民對公共交通工具的需要 , 促使香港政府進行這項研究工作。

由於地理環境關係 , 香港人口有80%是居住在人口密度極高的背山面海狹長地區 ,

如要在市區裡興建道路網以改善交通情況 ,

非大量拆卸樓宇不可。這亦是建議興建地下鐵路系統的原因之一。

最初計畫(被否決):

1968年3月,顧問公司收到1966年的中期人口報告,報告足以影響當時的新市鎮發展,
包括沙田、屯門、荃灣及將軍澳,就以上的報告並向當時的立法局遞交另一份報告補充。

早期系統的雛型

顧問公司完成了地鐵的進一步研究,發表《集體運輸計畫總報告書》。把當時的計畫具體化,
研究建議的路線長約52.7公里,共50個車站,分3條主要線:港九線、港島線、東九龍線。
而其他兩條支線分別為荃灣線及觀塘線。


主線:

  • 港九線:旺角 → 遮打(中環)
  • 港島線:堅尼地 → 柴灣中
  • 東九龍線:鑽石山 → 林士(上環)

支線:

  • 荃灣線:荃灣西 → 旺角
  • 觀塘線:馬遊塘 → 旺角

早期系統原計劃圖:

發展里程碑
1972年
政府成立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
初步同意先興建早期系統
1973年3月
英國財團在屬早期系統的地方,
興建地底隧道作土質試驗
1974年年初
日本財團簽署了承投工程的意向書,
在同年11月,
因中東石油危機問題而對投資前景感到悲觀
1975年年初
日本財團正式退出,令興建計畫暫停。
香港政府屬下的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宣佈,
將早期系統略予縮減至15.6公里,
是為修正早期系統
1977年7月
政府正式批准興建荃灣線
1978年11月
動工興建荃灣線
1979年10月1日
修正早期系統北段(石硤尾→觀塘)通車
1979年12月16日
修正早期系統中段(石硤尾→尖沙咀)通車
1980年2月12日
修正早期系統南段(尖沙咀→中環)通車

1972年成立了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初步同意先行興建早期系統。
而首4期的公司被顧問公司稱為『早期系統』,而後5期的連同首4期既工程,
稱為『整個系統』。

首4期的早期系統:

第1期:觀塘支線 - 旺角 → 彩虹
第2期:港島線 - 上環街市 → 海軍船塢 ,港九線 - 海軍船塢 → 北角
第3期:荃灣支線 - 旺角 → 荔枝角
第4期:觀塘支線 - 彩虹 → 觀塘

後5期的系統:

第5期:港九線 - 遮打 → 海軍船塢
第6期:荃灣支線 - 荔枝角 → 荃灣西
第7期:東九龍線 - 鑽石山 → 林士
第8期:港島線 - 北角 → 柴灣中
第9期:觀塘線 - 觀塘 → 馬遊塘

1973年3月,香港政府曾於屬早期系統的發展土地,包括海軍船塢、樂富、
荔枝角及尖沙咀半島酒店地底下,
興建隧道作試驗。而有關的工程由英國財團投得。

1974年年初,日本財團簽署承投工程意向書。
但在同年的11月,因中東石油危機問題而對投資前景感到悲觀。

1975年年初,日本財團正式退出,令當時的早期計畫暫停。
在同年年初,香港政府屬下的集體運輸臨時局宣佈,將早期系縮減至15.6公里,
是為修正早期系統


1977年7月,政府批准興建荃灣線
而在1978年11月,使正式興建荃灣線



1979年10月1日,修正早期系統北段(石硤尾→觀塘)通車

1979年12月16日,修正早期系統中段(石硤尾→尖沙咀)通車

1980年2月12日,修正早期系統中段(尖沙咀→中環)通車

發展里程碑
1980年12月
政府正式批准興建港島線
1982年5月10日
荃灣線(荃灣→太子)正式通車,
而荔景站至太子站的一段於同月17日啟用。
而荃灣線取代了修正早期系統的過海地位元,
修正早期系統易名為觀塘線,
並以油麻地站為終點站。
1982年10月
動工興建港島線
1985年5月31日
港島線(中環→柴灣)一段通車
而上環站則需要1986年5月23日才能通車。

1980年12月,政府正式動工興建港島線

1982年5月10日,荃灣線的荃灣站至荔景站一段通車,而荔景站至太子站一段,
則在同月17日啟用。而
荃灣線在5月17日通車當天,正式取代修正早期系統的
過海地位,由荃灣站可直達中環站。而同時修正早期系統正式易名為
觀塘線
並以油麻地站作終點站。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油麻地站作為觀塘線的終點站。
但與荃灣站並沒有興建一個跨月臺轉車站,
固現時地鐵公司建議轉車的站,是太子站及旺角站,而不是油麻地站。

荃灣線觀塘線:

1982年,正式動工興建港島線。但興建路段只為上環站至柴灣站的一段。而堅尼地城至上環站一段,在計畫中未有提及。

1985年5月31日,港島線的中環站至柴灣站的一段通車。

而上環站及上環站至中環站的一段則需要在1986年5月23日才能完全通車,
這是因為圖則出錯及工程延誤所致。
而上環站的圖則出錯,其實在現時的月臺也能夠找到其錯處,
最明顯的是其月臺多出了最少一卡半的列車停泊位置,在未有幕門的時候,
此位置使用了圍欄欄著有關位置以防有乘客誤闖及在錯誤的位置候車。

而在上環站通車同時,多個地鐵站的名字也曾修改,包括以下:

  • 荔灣站 Lai Wan → 美孚 Mei Foo (荃灣線)
  • 中環站 Chater → 中環 Central (荃灣線港島線)
  • 旺角 Argyle → 旺角 Mong Kok (荃灣線觀塘線)
  • 油麻地 Waterloo → 油麻地 Yau Ma Tei (荃灣線觀塘線)

1986年5月23日的路線圖:

發展里程碑
1985年12月
動工興建東隧,
觀塘線連接當時的鰂魚涌站作交匯
1989年8月6日
東隧竣工,觀塘線終點站更改為鰂魚涌站
1989年10月1日
觀塘線藍田站啟用

1984年年初,日本財團曾與地鐵公司洽談有關興建東區海底隧道事宜。
地鐵公司欲以當時還剩下一年的太古站作為觀塘線及港島線的接駁站,
可惜最後因東區海底隧道需要遷就東區走廊,令太古站不能成為交匯,
最後以需要改建鰂魚涌而成為交匯站。

不過,鰂魚涌站在香港來說,是一個非標準的轉線站,
原因是它沒有跨月臺轉線月臺設計之餘,
在一條路線通往另一條路線方面,需要長途跋涉走長長的隧道,
固初通車時,以往在其他站轉車的市民的確不習慣當時鰂魚涌站的轉車方式。


1989年8月6日,東區海底隧道竣工,觀塘線由該日起,改以鰂魚涌站作終點站。
觀塘線沿線居民試搭當天,反應非常熱烈。這亦開始了地鐵第二條過海線的開始。

1989年10月1日,觀塘線的藍田站啟用,藍田站的興建,其實與巴士總站有莫大的關係,
藍田站主要依靠居民及使用交通交匯處的市民來支持人流。

3線通車後的路線圖:

現時的藍田站:

發展里程碑
1994年11月
動工興建機場快線及東
1998年6月2日
線通車
1998年7月6日
機場快線通車
2001年9月27日
港島線北角站與觀塘線交匯工程完成
2002年8月4日

油塘站啟用,觀塘線前往港島線的乘客,
需在油塘站轉車

2002年8月18日
將軍澳線啟用,延伸至寶琳站

1994年11月,地鐵公司動工興建東涌線機場快線
而機場快線是配合當時計畫好的國際機場一同興建的,
東涌線是配合東涌新市鎮發展而建的。

1998年6月22日,東涌線正式通車。全線共設6個站。
機場快線在同年7月6日與香港國際機場一同啟用。


香港站的4號月臺



2001年9月27日,港島線北角站與觀塘線作新交匯,目的是舒緩鰂魚涌站的轉線繁忙情況,
及為未來通車的將軍澳線鋪路。但該工程曾因火災問題而出現延誤。

2002年8月4日,藍田站至油塘站一段及鰂魚涌站至油塘站一段通車,
觀塘線將第二次失去過海地位,觀塘線的乘客需要在油塘站換乘將軍澳線過海,
所以當時的議員及沿線居民曾大力抨擊有關安排。

2002年8月18日,將軍澳線正式延伸至寶琳站,當天試搭日市民反應熱烈,
將軍澳的交通亦因將軍澳線而改變。

將軍澳線其中一站 - 坑口站

發展里程碑
2003年12月16日
東涌線加設南昌站與西鐵交匯
2005年6月1日
東涌線欣澳站啟用
2005年8月1日
迪士尼線通車

2003年12月16日,南昌站正式啟用, 此站是地鐵與九鐵一同管理的一站,
而在此站可換乘西鐵。
南昌站設又兩個側式月臺,這是因為遷就機場快線的路軌而設的。

南昌站的月臺:

2005年6月1日,東涌線的欣澳站啟用,此站前身是緊急月臺,而欣澳站的設立就是為了迪士尼線的換乘。
而欣澳站亦是第一個擁有特別設計的車站,此站更榮獲環保大獎及建築設計獎。

欣澳站月臺:

2005年8月1日,迪士尼線通車,這亦是第一條為主題公園而設的路線。



發展里程碑
2005年12月20日
機場快線博覽館站啟用
2005年12月20日,機場快線博覽館站啟用。
由當天開始,機場快線由7卡列車改為8卡列車,增加載客量。

發展里程碑

2007年12月2日

兩鐵合併,名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

2007年12月2日,是香港鐵路史的一個重要的日子─兩鐵合併。

隨著兩鐵合併,一張統一的路線圖、一張統一的車票、統一的指示牌‧‧‧‧‧‧

見證著兩間鐵路公司正式合併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地鐵可以使用租的形式向九廣鐵路,

租借九廣鐵路的鐵路營運權。

而所有的轉線車站,亦拆除所有閘機,統一收費區(不包括尖沙咀及尖東站)。


九廣鐵路97年的經營,在此需要劃上休止符。

如欲重溫兩鐵合併新聞片段,請點此

以下是一些合併當天所拍的照片(點圖放大)

兩鐵合併 兩鐵合併 兩鐵合併
兩鐵合併 兩鐵合併 兩鐵合併
兩鐵合併 兩鐵合併 兩鐵合併
兩鐵合併